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
作者:刘嘉炜来源:《科技资讯》2017年第32期
摘要:生物育种技术是基于转基因技术为核心,融合杂交选育、分子标记等先进技术,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生物育种技术代表类型进行分析,并探讨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智能不育杂交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S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1(b)009002
农业是国之根本,在我国农业史上,一直致力于研究高效、高产的育种技术,在具备良好优势的生物育种技术推广之后,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技术、资金各种因素影响,目前生物育种技术的研究进程还停留在科研、试验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传统育种模式。如何进一步促进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是我国科研人员关注的重点命题。
1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的代表类型
11转基因育种技术
转基因育种技术原理是基于不同种类生物基因,克隆出预期目的关键基因,通过生物与非生物转基因技术有针对性的定向和定量导入受体物种进行生物某些性状的遗传改良。我国在研究转基因育种技术的过程中,发掘出可增大产量的多种植物作物,至今为止,可供农业生产种植的转基因植物已有7种,包括耐贮存藏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抗病番木瓜、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这几种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领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中抗虫棉花自推广以来,持续扩大种植区域,已从最初占种植份额的7达到种植份额的93,各种抗虫棉育种种类累计达到100多种,为我国棉花种植业做出贡献。当然,由于转基因技术成果作用以及其他原因,国内对转基因物种的态度不一,因此主要农作物包括大豆、玉米等转基因作物只能用于饲料和食品加工原料,而不能实现农业化、商业化规模种植。
12智能不育杂交制种
生物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最终目的是提高粮食、植物的产量,加强粮食种植物等的抗性。在各种生物育种技术中,杂交制种以其结合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优势脱颖而出,杂交制种主要依托于通过基因间重组,杂交后代同时获取双亲优秀基因,从而在智能选育过程中表现出超亲表型。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与以往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相比,智能不育技术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智能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受环境影响,保障了杂交种纯度及制种安全;(2)配组自由,可以大大提高杂种优势的资源利用率;(3)智能不育系不育性状遗传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