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1、规律及其客观性第一,规律是本质的联系第二,规律是必然的联系第三,规律是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②意识的能动作用1、一是能动作用的表现:
3
f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务的现象,而且还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左右4、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关系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的主体:人;客体:对象;中介:工具,手段,操作程序和方法。定义: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时间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2、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结: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4、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②认识的本质。1)两条认识路线:唯物,唯心2)能动反映论(坚持),直观反映论(抛弃)3)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主体对客体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的过程。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③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2)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5)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真理与价值①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客观性:内容客观,标准客观。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有三层含义: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4
f二是就人类认识的本质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三是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也有三层含义:一是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二是从深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