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也逐渐成熟化、系统化,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越来越理性化、规范化。由于凝结着深厚、浓重的理性内容,玉器在审美倾向上体现出神圣、工整的审美特色。第三阶段从魏晋时代至清末。魏晋时代,玉器业进入低谷,但依然有其重要意义。魏晋时代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大转变的时期,它在观念上和实践上打破了具有悠久历史的礼仪用玉传统,而儒道佛并重的隋唐时代则开启并确立了玉器的生活化方向。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宋元明清时代的商品经济、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市民阶级也不断扩大,其审美趣味日渐成为主流,这一时期的玉器呈现出大众化、世俗化的审美倾向,具有感性、世俗、自然的美学特点。
f玉的美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天然的美玉经过人工的再创造,更是锦上添花,美不胜收。古代人民在创造玉器时不仅显现出了高超的技巧,而且表现出精巧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每个时代的玉器都显现着特定的审美风尚,都是特定审美意识的结晶。受黄老之学的影响,汉人尤其是统治阶级表现出对永世长存的追求,所以汉代葬玉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考古资料来看,汉代玉衣制作的繁琐程度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目前发掘的玉衣有二十多套。从发掘的成果来看,玉衣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汉代玉器一方面继承了前代玉器的传统,另一方面在富有想象力的楚文化的影响下,其造型和纹饰更为生动、奇特、优美,形成雄伟奇特、恢宏壮美的艺术特色。玉器所凝聚的精神是传统思想的宝贵财富。它与中国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几千年来,潜移默化地浸染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对传统优秀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形成和稳固,注入了积极向上的活力,培养了炎黄子孙的高尚情操。东方人典雅、含蓄、温和、礼让的形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是玉材美德的再现,具有独特的魅力。玉,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只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朵微小的浪花。悠久的历史、深远的内涵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最终决定了玉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虽小却永恒流传。
以上节选自网络后稍加编辑而成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