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要求;第四个层次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
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五个层次是你的课堂能够影响他的一生。
f那么老师们,咱们的课堂教学达到了哪个层次?咱每天在关注哪个层次?咱备课的着眼点在哪个层次?
其实这几个方面本身就是互相影响的,为什么学生总也不能掌握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那是因为学生对这样的知识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他没有学习的能力。假如我们的学生具备了学习的能力,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学这点知识还能有困难吗?
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印象很深的两节课:其中一节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框题的内容较多,按常规教学一般三大块:为什么、是什么(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怎么办。学生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不会有疑义(不赚钱企业不能发展,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会受影响),但什么是经济效益,尤其怎样提高经济效益对中学生来说有点抽象。我们的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一上课先问学生都喜欢使什么牌子的洗发水,然后说,我看洗发水赚钱也开发一种洗发水,(拿出准备好的道具),请同学们帮忙推销出去,帮助我的企业。随后,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提出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学生明白了什么才是经济效益,怎样才有经济效益。
另一节是债券和商业保险。本节课地内容应该说也是离学生地生活较远,低层次地处理要么引导学生读书,要么给学生总结出不同形式地异同,学生没兴趣,不理解,被动地记,效果不好。我们的一位是这样做的:她把框题的题目改为——《家庭理财》。先问同学们,你们家有多余的钱是怎么处理的,怎么处理更科学?整节课学生都在积极比较、体验、思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快乐的掌握了本节课内容,还结合了上册所学的股票与社会保险的相关内容。
其实,关于目标,我们也可以换个说法,着眼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能仅盯着知识本身,除了念教材,解释知识本身没有别的关注点,这对学生是一种摧残。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结果得出的过程,而“体验”“经历”也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退一万步讲,一堂好课即便是完成知识目标,其知识也应该是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不是直线中的一个点。现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往往首先看它是不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而这目标却是教参或上级规定的,是线性的即机械的“知识点”,“章节过关”。其实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网络,知识的网络,人的发展的网络。教学效果要“算总帐”。评价一堂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