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这就是说,要消灭宗教就必须消除产生宗教的社会根源,即必须通过革命实践来变革旧的社会制度,消灭阶级压迫和自然压迫,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和思想素质,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样,宗教才能逐步消亡。这说明,马克思把宗教问题放在
f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放在社会革命性的变革中,科学地指出了解决宗教的途径;把解决宗教问题和无产阶级革命、共产主义制度的建立联系起来了。
(2)费尔巴哈陷入唯心史观的原因(第五条)第五条,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出发,而又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原因是在于不懂得实践。马克思说:“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这是说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把绝对观念作为研究对象的唯心主义哲学,主张哲学要研究自然、人类本身。但是,他所说的感性,只是感官对自然界的被动的消极的反映,而不把感性理解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正因为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的意义,不理解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所以,在社会历史领域必然陷入唯心主义。(3)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观点(第六条)第六条,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的过程中,把宗教的本质还原为人的本质,这是正确的。但是进一步问:人的本质是什么?费尔巴哈则认为人的本质是从“你”和“我”这些单个人抽象出来的共同性,“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他认为这种共同性就是理性、意志和感情,这些是人们生来所固有的,是区别于其它一切事物的东西。①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马克思针对费尔巴哈对人本质的错误理解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这就是说,现实的人,是以一定生产方式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还发生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宗教等各种社会关系。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研究人的本质,要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体上去考察。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基础,它决定其它社会关系,而其它社会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处于不同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