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具有宽厚的理论根基,融入了西方课程与教学理念之精华。教师必须突破狭隘的视野和闭锁的观念,必须汲取养料,深化理论思维,必须站在全球化时代的宏观角度研究我们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成为课改的带头人。
三、确立师生新理念
f无论是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有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正常交往、交流、互动、沟通、启发、补充,彼此成为“好伙伴”、“好朋友”、“学习共同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这样说过:“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卖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必须拆除阻隔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藩篱,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额外的负担。
总而言之,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职责任务在于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展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配合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确立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教师不进行教育研究,就品尝不到当教师的乐趣,也不会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