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和“唱、念、做、打”的功夫。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人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经指出“各种艺术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莫定了传统西方艺术的“模仿”说。但在西方印象画派作品中也出现了同样的美学特点,夸张的人物表现,不真实的环境勾画,但作品把握物体的神似,同样再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3“概括与变形”中国的传统艺术有一个固定的观念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价值。在艺术中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中国早在远古时期就运用了许多现代设计的基本方法,如典型的例子一一太极图纹图,它就是现代设计中“图底反转”的运用。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四喜人纹》图其代表了四方童子并至,子孙绵延万代之意。初看此画有两个童孩,但深人观察发现到竟奇妙的出现四个生动的孩童形象,巧妙运用连接线和共用线条,四个孩童的形象结构都成立,并且生成四种姿势。这里就运用了现代设计中的“图形共用”概念。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应该是艺术性的,它不同于绘画作品的照物写实,一个充满智慧,想象力,艺术性的作品更能够打动观者的心灵,更能过目不忘,让人回味。因此在我们的作品中应融
f人“概括与变形”的创作理念。4“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抓住画面的主次和虚实关系是我们在绘画创作中提到的,主次虚实可以使整幅画面生动有重点,这里在平面设计的创作中同样是可以借用的。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种美学思想是我国篆刻艺术中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这种设计是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这种传统构图法则在我国现代设计中也有所借鉴,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的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是这一原则的体现。5“意足不求颜色似”中国画中以“墨”色代表世间万物的色彩,当人们欣赏它时从墨色的浓淡轻重变化中仿佛看见了五光十色的色彩世界,这即中国画的魅力。单一的“墨”色比上色的绘画作品蕴涵了更多的色彩,这是作品在观者心中产生的空间联想。这些心理因素,色彩的联想是由于人们在具体的生活中形成的。中国画中,一切都是孕育在“墨色之中的“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