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的非正式群体组织,成为网民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生活娱乐的重要渠道,并由此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集散地。2高校网络青年组织的类型及特点依据网络载体不同,高校网络青年组织可分为“群”、“客”、“吧”、“游”等。“群”即以即时通讯工具为载体,如QQ、微信、飞信、网易泡泡等;“客”即WEB20时代个人信息为中心的载体,如博客、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吧”即以BBS等网上交流平台为载体,如百度贴吧、人人网、天涯论坛、知乎、朋友网等;“游”即以网络游戏为平台,如传奇、王者荣耀、斗鱼TV等。根据结社目的和动机,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兴趣类,参与者因具有共同兴趣爱好而聚集,如为电影配字幕的爱好者团体“字幕组”、文学网站榕树下、某明星粉丝群等;学习类,如考研交流群、慕课学习交流区;关系类,由同学、朋友、社团成员、学生会组织等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组建而成,如班级群、学生会干部群等;地缘类,依据一定的地缘关系组建而成,如同乡群、宿舍群等;临时事务类,因临时事务而组建,如元旦联欢晚会工作群、突发性的群体事件讨论群等;其他还包括情感类、公益类等。网络青年自组织具有虚拟性、自发性、开放性、不稳定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虚拟性指网络自组织成员可以利用虚拟代号隐去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和特征,真实表达内隐的情绪、态度和观点等;自发性指网络自组织的建立、发展与撤销无需经过管理部门审批,完全由网民自发参与;开放性指相较于正式组织,网络自组织对其成员没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和规范约束,充分尊重了大学生追求平等、自主的愿望;不稳定性指网络自组织结构扁平,管理松散,对成员约束力较弱,成员流动性较大;创新性指网络自组织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载体形式和交流方式极易紧跟技术变革而产生创新。3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自组织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网络舆情是社会总体舆情的组成部分,指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综合。高校网络舆情即包括高校师生以网络为载体,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各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也包括互联网上一切与高校事务有关的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高校网络舆情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特性。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入口、阅读习惯等发生了重大改变,门户网站也越来越成为了移动互联时代的传统媒体,而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