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答:普通心理学是探讨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即认知过程、情感与意志活动及个性形成的规律,这些现象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而教育心理学所探讨的是学校中师生,主要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的学习心理、品格形成的心理及规律。两者都研究心理现象,因此是相通的。2答:个体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而个体的身心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结果。也就是说,教育要考虑到个体的已有的身心发展状态,考虑到学习的准备性,同时要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3答:首先,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即有动机必有与之相伴随的目的,反之亦然;其次,动机与目的又是有区别的,即作为活动动机的东西并不同时就是活动的目的,反之亦然;最后,动机与目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4答:1类属同化;2总括同化;3并列结合性同化。5答: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6答:1教师的表达能力;2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3教师的教育机智;4教师的独创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答:教学方法是获得学习迁移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f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教材内容体系的确定要兼顾科学知识本身的性质、特点、逻辑系统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状况及年龄特征,还要考虑教学时数和教法上的要求以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性。2从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促进迁移。为促进学习迁移,教材在体系组织上应体现以下要求:A、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B、融会贯通,促进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C、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3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A、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B、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C、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2答:创造性也叫创造力,是指个人能产生独特、创虏物质和精神的个性特征或倾向。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性与智力;2创造性与知识经验;3创造性和左右脑优势;4认知风格与创造性;5人格和动机因素;6社会环境因素。
2009年某市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考编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