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二必修三期末复习学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纲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知识读忆】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变化)①政治方面,分封制逐渐瓦解,郡县制逐渐确立②经济方面,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制度逐渐确立③教育学术领域,私学兴起,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④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2.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法家:商鞅、韩非子;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代表了平民的愿望。3.影响(意义):A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B“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C“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①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人称“至圣”思想核心是“仁”②孔子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教局面③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④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⑤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没有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⑥《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它是孔子的弟子整理的2、孟子和荀子孟子①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②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③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④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荀子A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C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D荀子认为人之性恶是不能改变的△孔子、孟子和荀子都有民本思想,下列不属于他们的民本思想的是: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提出“人之性恶”。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老子的表述:A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这符合唯心主义观点;B老子强调顺其自然,主张无为而治;C老子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