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理论问题”是很重要的。开场白非常非常重要。我的第2,3初稿时曾经给一个老外看过,老外看了几分钟说,这样的i
troductio
不行,因为这么写根本没人愿意看下去。(中国人写文章都是喜欢先讲国内外大好形势,然后说文章的意义,我那回是开口介绍了一堆这个领域的文献,但老外直接切问题)。然后他在我的第一段的5,6里一句句批判。这次谈话是我写作过程中收益最大的一次。其次,选杂志。毕竟是写中国问题,我的研究可能从地区研究和我本专业两种期刊里找出路。所有的ssci期刊里,和当代中国或亚洲的地区研究期刊一共5本左右,我本专业一共20本左右ssci,适合发中国问题的,一共也就34本。我不是经济学、社会学,一篇论文都有上百本杂志可以挑。然后是挑杂志的机会。一是看一年周期,有半年刊,季刊和双月刊,然后还要挑每期多少篇。有的刊物一期就3,4篇文章。这种期刊借我胆子也不敢投的。我先挑了一本中国地区研究的topjour
al投,季刊,一期5篇的样子。被拒后,找了本专业的中上水平的杂志,双月刊,一期6篇左右。然后,按照杂志要求修改格式。有的杂志要求非常高,比如英语和美语的差别,性别歧视问题不能有,比如泛指的chairma
是不能说的,因为还可能chairwoma
,所以只能说chairperso
。这些细节都必须一点点的改。最麻烦的
f
是参考文献的样式。有的是最后,有的是脚注。慢慢磨吧。但比起整个写作过程,这都是小事。然后按照要求投稿。
3论文投稿小经验修回。被拒了就自我反省一下,投下一个。有比较正面的回应时,如果能混一个“重大修改”就说明有戏,那就乖乖的按照评阅人的意见修改。一般来讲,ssci杂志的评阅人看得都很仔细,不太会不懂瞎说。我还好,碰到的几个都是比较负责的。修回时的coverletter很重要,既要对审稿人拍几句,又要坚定立场。因为很有可能几个审稿人把你的文章往几个不同的方向拉,如果你要迎合所有人的兴趣,那最后一篇文章就废了。关于和编辑的交流。一是催进度,这个还是有必要的。(和前面有的帖子的建议不同)主编下面一般还有编辑助理。一般我催进度都是给公共信箱写信,抄送给主编。我遇到的情况是,不管晚几天,最后会是编辑助理给我回复,说让我等等什么的。二是如果遇到不服气怎么办。我的另一篇ssci论文当时就给了我一个reject,但我觉得有得争,我就给编辑写信说,他的每条意见我都能反驳。编辑很快回信(2天后),说首先我还是很欢迎你修改后继续审的,你可以写一封cover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