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性研究
作者:邱启光来源:《青年与社会》2018年第18期
摘要:新时代条件下,面对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当前高校推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有效融合。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析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性格、精神和素养。“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其成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
(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始终强调坚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坚守家国情怀,注重集体利益,为民族、为社会、为国家做奉献。“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在强调自我道德修养的同时,要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关注性。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义利之辨、理欲之辨,其核心和本质是公私之辨。“公义胜私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要求,更加强调公德和道义,更加强调民族精神和整体利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准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都表现出中国人浓厚的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了保家卫国,坚守民族气节,捍卫国家尊严,献出生命,他们贫贱不移其志,威武不屈。这些可歌可泣的优秀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如何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使学生在感受历史底蕴过程中,适当赋予其正确合理的时代意义。
(二)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强烈进取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里的这句话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向前精神的价值指向。“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在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我们一直崇尚的艰苦奋斗、敢于担当、坚韧不拔、革故鼎新,就是这种精神的集中概括。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夸父追日、精卫填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