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有了显著的发展。1994年以来,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相继开通运行,标志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始迈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
f信息技术农业应用研究与推广取得了一些成果,建起了一批农业综合数据库和各类应用系统,其中以粮棉油为主的信息技术成果约占1/3。农业部利用网络协议信息发布与查询等技术,建成的专业面涵盖较宽,信息存储、处理及发布能力较强,信息资源丰富和更新量较大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联网用户已发展到了3000多家。据农业部信息中心检索,到2002年初,中国大陆农业网站数量已达3000多家,超过了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如果加上台湾和香港的农业网站,中国农业网站数量可排在世界前10名以内2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也已经开始起步。目前,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有了良好开端,32个省区、市均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多数省份成立了农业信息中心,有1/3的省份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据统计,广东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相当迅速,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三、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全国上网用户比例很低,农民上网更少。据有关方面统计,在全国将近7800多万网民中,从事与农业相关职业的网民所占比例不足1%,而且绝大部分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且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和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真正上网的农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中网络成本较高,大多数农民买不起计算机,是中国农民上网的主要阻碍。现在平均每台计算机的价格约为3000元至4000元;农村电话上网费用36元/小时,在加上各种培训费用,普遍农民难以支付如此高的费用。
f2农业网站不多,网站分布不均衡,且利用程度低。根据CNNIC的调查结果表明:互联网的用户分布与农业网站的地区分布相似,集中在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用户很少,而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技术水平更低,对信息和技术的需求更加重要。同时,以农业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也不高,并且利用程度低。在所有的网站中,基本上可以分成下列类型:①由中央部委建立的网站和各级政府建立的网站;②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网站;③各行业建立的专业性网站;④少部分个人的网站;⑤非农业信息网站中的农业信息专栏。
3基础工作水平低,缺乏大型实用数据库。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所涉及的信息关系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原有的基础工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