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危机。案例3:技术进步的作用。案例4: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和限制条件。
3
f前言
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分析与研究,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其他经济学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以至经济学类专业本科教学的质量和经济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的质量都有重要影响。本课题的参考教材:王秋石主编:《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修订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3月。
一、经济学案例与案例教学的特点。20世纪西方经济学呈现出了长足的发展,还集中体现在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的巨大变化方面,分析方法的变化带来的是西方经济学研究深度的推进和广度的拓展;反过来说,20世纪西方经济学之所以产生诸多“革命”和理论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巨大变化。方法论的变化力度对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其在20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甚至研究方法的演变历程在某种意义上讲,代表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案例教学法,它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它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显然,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必须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的一般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1、案例教学以讨论为基础;2、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但教师的知识并不是权威性的;学生们被期望着对自己的学识负责;3、教师和学生都对学生的学习承担责任;知识和思想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流动,并在学生中间互相交流;4、总的目标是提高和增强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