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听力习惯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通榆十中田占鳌
一、课题的提出:
1.选题的背景及理由
农村背景:我校地处农村,进年来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的生活方式、农村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发生了巨大转变,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增多,对我们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改背景:课改多年来,课题研究多是专家、教授、学者的事,而第一线教师参与较少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而李元昌教授提出了主题教研,给我们提供了一次课题研究的机会,这有利于我校英语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的开展。
选题理由: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一个基本要求。从2001年起,我国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开设了英语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有关专家统计,在英语学习中,信息获得的45%在于听,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在听力教学与听力测试方面《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听懂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的方式做出反映;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中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中学英语教学应尽量充分利录音机、VCD机、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创设良好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同时,终结性评价
f目的是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力争科学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测试应包括听力测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力测试在学期、学年考试和结业考试中所占比例应不少于25%。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应把脱离语境的单纯辨音题作为考试内容。并注重考核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情况。学习材料和试题选材应具有真实、贴近生活、突出语言实际运用的特点。这也是激发我们选此课题的原因之一。
此外,“听力”是听、说、读、写“四会”能力之首,其排列体现了学习语言的先后顺序,也反映了学习语言时的先易后难。正常人学母语,都是先会听,后会说,再会读,最后才会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