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三中全会(八下P39)1、时间1978年12月,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2、全会内容:①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的历史转折。他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
f的开端。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978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2、什么叫大包干:分田分产到户,自负盈亏。3、意义: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②促进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从而使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十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1、对外开放第一项重大措施:建立经济特区1、1980年建立第一批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开始,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的高潮,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最早的特区(深圳一夜崛起之城),最大的特区(海南)2、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注意顺序)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其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发积累了经验,它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4、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改革,带动沿海及内地的发展,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十四、国企改革1、城市改革重点在于国企改革,始于1985年,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三个方面,①改革经济体制,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扩大企业自主权,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