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大讲堂之为孝之道立身之本
欢迎来到道德大讲堂,今天道德大讲堂的主题是:“为孝之道,立身之本”,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厚的文化宝藏之一,今天我们就是以孝为主要内容,通过我们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不断提升市民道德素养,构建崇德尚善的社会氛围,弘扬社会新风,提升文明水平。
我们今天的道德讲堂有五个环节:唱歌曲、看短片、诵经典、写寄语、送吉祥。
一、唱歌曲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唱歌曲,大家一起来唱《公民道德歌》。《公民道德歌》是一首公民道德的赞歌,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团结友善一家亲,勤俭自强万事兴”,这其实提到的就是公民道德中的家庭美德,那么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是20个字: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今天探讨的就是这20个字的前两个字“尊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孝”。孝字有老字和子字这两部分组成,表示的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
1
f它的篆体字写作:老字做了省略,位于上方,是一个老人的形象,大概是因为人老了怕冷,头上戴了不少东西,背已经驼了,腰深深地弯下来,走起路来一定很吃力;子字处在下面,是儿女的形象,伸出双手,小心翼翼的搀扶着父母,孝字传达出的信息是,做子女的要尽心尽力地关爱、侍奉父母,这就是孝的规范的基本含义,孝是做人的第一要义。《吕氏春秋》中说:“论人必先所以亲,而后及所疏;先本后末,先近后远,必先以所重,而后及所轻。”认识和评价一个人,一定要先观察他如何对待父母家人,再推及他如何对待一般人;一定要先观察他怎么样对待关系亲近的人,再推及他怎样对待关系疏远的人。不能想象,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能够真心实意的对别人好,爱父母是人超出狭隘自我的第一步,是人克服自私的起始点。只有迈出了这一步,才能逐渐发展为关爱他人,所以孟子说:“仁的本质内容,就是侍奉父母至亲。”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人们为什么说“百善孝为先”了。这也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理解孝道在传统道德体系中的地位。道德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求社会成员运用规范克制和战胜自己身上的自然诉求,为了他人和群体去牺牲掉自我的快乐、利益乃至宝贵的生命。可见,道德与自私是相互排斥的,
2
f一个人的道德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地去除自私成分的过程。人来到世界上,第一个接触的就是父母,正是从父母那里,他体验到了什么是爱,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也许正因为如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