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利用计算机完成主要知识点的学习内容动态生成和相应训练素材求解的具体思路。采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培养目标,利用CASes36强大的代数、数值计算和图形显示功能编制相应程序,实现适合于不同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及其相应辅助训练素材的在线动态生成,使每一位学生拥有一个了解自己基础和学习目标的私人教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难度系数和题目类型,由在线辅助训练系统动态生成习题,且该系统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力学课程重点内容并给出习题答案。以梁内力图绘制为例,初学者可设置较低难度系数获得简单习题,程序会提示求解步骤:计算支反力、对梁分段、计算主要截面内力、分段绘制内力图;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设置高难度系数,程序生成较难习题,给学生提供挑战和锻炼机会。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改变了原来静态文本的教学方式和固定的训练模式。从而实现重点知识训练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的训练效率,形成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的新教学形式。3加强成绩评价综合性《工程力学》课程成绩评价的依据应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自主性以及独立思维能力等方面,因而在本科生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课程成绩评价方法的改进。在注重期末考试成绩的同时,还强调了学习过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测评。31命题和阅卷规范化建设目前,该校《工程力学》课程是材料学院、纺织学院和机械学院共约600名学生的必修课。主讲教师6名,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教师上课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课件,并在学期期末进行同一试卷的集中考试。一方面,建立规范的命题和审题制度,以做到试题内容的科学性和试题编制的规范性。首先,指定一名主讲老师负责命题;其次,指定另外一名主讲老师进行审题;再次,指定一名主讲老师对试卷进行试做;最后,根据试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全体主讲教师共同确定考题。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试卷评分标准,以减少评卷过程的考试成绩误差。首先,细化评分标准,直接匹配答案要点和得分,不随意评分;其次,主讲教师采取集中、流水评阅试卷,以提高阅卷效率和评分准确性;最后,分别采用卷首大题相加核分和各小题相加核分的方式核定试卷成绩,以减少核分中的偶然失误。32作业习题册编制依据《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编排,知识点分布均衡,题型丰富多样,难易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