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以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郑州土地资源盘活、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环境改善、城乡协调发展,破解土地保护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对土地刚性需求之间的矛盾,促进城乡就业结构、消费结构、文化结构、居住环
境结构、公民权益结构、社会治理结构转换,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布局、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合理的就业结构,最终实现全市农民居住环境城市化、公共服务城市化、就业结构城市化和消费方式城市化。交通先导协调推进依据“中心城区现代化、县域村镇社区化”的建设理念,郑州市确定了“一城主城区、三区东部新城区、西部新城区、南部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四组团巩义、新密、新郑、登封四个城市组团、38个重点产业集聚区、27个新市镇、183个新型农村社区、56个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村”的空间布局。2012年2月16日,郑州市召开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大会,确定了新型城镇化工作的6个切入点:一是加快交通道路建设。坚持“规划引领、交通先导”的城镇开发理念,构筑“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郑州都市区交通体系。二是加快生态廊道建设。加快中心城区连接县城组团的快速通道建设,打造生态廊道和水系景观。三是加快城中村改造社区、旧城改造社区、合村并城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各类新型社区打造成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载体。四是加快城市组团起步区建设。各城市组团要至少建设3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吸引中心城区的产业、人员外迁。五是中心城区功能提升。推进中心城区重点片区的更新改造和建设,将中心城区打造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六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依托县城和镇区原有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基础,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和农民创业园,将其打造成为农民就近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载体、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产业转移的载体、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的载体。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郑州市划了4条“硬杠杠”:一是确保耕地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粮食不减产。二是坚持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服务群众的理念,从根本上维护农民权益。不从农村挖土地,不在农民身上打主意,不以农民放弃土地为身份转换、享受城市政策、城市公共服务的条件,让群众利益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长期得实惠、长期有保障。三是坚持群众自愿,组织引导群众、不强迫群众。四是坚持“三化”协调发展,统筹兼顾、融合互动、协调并进。
f为此,郑州市建立了一个“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空间布局规划、一个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