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大学生就业观念教育和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中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从需求而言,我国对大学生还是有着丰富的需求的。由于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过于集中,东部地区人力供给的相对过剩,中西部地市人力资源供给相对较少,区域性人力供给矛盾显著。因此根据前面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扩招和就业观念并不是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从更深的层次来看,二元经济(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是导致我国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症结所在。从而,通过放慢扩招步伐或提倡学生改变就业观念的途径来解决就业难题是难有成效的,真正的关键在于缓和我国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体制内外分割现状,切实缩小二元差距。第二,学校应该根据社会需要改革教育模式、加强针对大学生的就业信息服务,对于解决因供需脱节和因信息不畅产生的就业问题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不能高估。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对于改革教育模式而言,改革教育模式涉及到教育理念、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许多方面的根本变革,这些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第三,当前缓解就业难题最为现实、最为迫切、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拆除那些妨碍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壁垒。户籍流动有助
f于弱化学生的一次性就业观念,有助于激励学生作出“先回乡再回城”的决策。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就业难的现状,但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大量学生淤塞在大城市求职的状况,并为不发达地区带来可贵的、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目前大学毕业生期望报酬出现逐年降低的良好趋势,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均有所改变,但是,辅导员应该从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就对同学进行有关就业方面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首先,应该让广大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大学生不再是受人追捧的天之娇子,也可能成为待业一族;其次,在事实情况分析和正确引导的基础上,以一个平常的心态来面对在就业过程当中出现的任何情况;最后,要打破一次性就业终身就业的传统观念,假设学生选择一次性就业,那么大城市、国家机关和大企业必然是首要选择。户籍制度在大学生就业选择上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一直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人口缺乏流动性,即使流动,也具有很强的单向性(从大中城市流向小城市或乡镇容易,反之却很难)。资料现实,我国19942000年人口(带户籍)流动的比例均低于165‰。并且,其中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