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成。译文: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19.《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关心人民疾苦2分,意思对即可。答“喜雨”给1分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与民同乐2分,意思对即可有共通之处。4分20.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答:4分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2
f21.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答: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
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
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解释加点的词。(2分)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对……说)
树林阴翳遮蔽(遮盖)游人去而禽鸟乐离开(离去)
12.下列句中的“而”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2分)
A.舍身而取义B.面山而居C.登轼而望之D.人不知而不愠
13.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回答问题。
①(甲)段中画线的“子何恃而往”这句话,表现出富者对贫者将去南海一事持怎样的态度?对
这种态度,你有何看法?
①持嘲讽、讥笑态度。富和尚强调客观条件。害怕困难,还嘲笑贫和尚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学
生能联系实际,谈“我们要敢于实践,勇于克服困难,这样才能有所作为”也可。(第二问的答
案,言之成理既可。
②你怎样评价(乙)段中“太守”的“醉”与“乐”?(2分)
②表现了作者不因被贬而苦闷,寄情于山水的旷达胸襟(或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
在当时是难能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