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太原市2015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三)文综历史试题
24.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25.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断,王阳明A.反对穷理格物B.教人明辨善恶C.主张静心无为D.阐发禅宗学说
26.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A.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C.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B.决策过程具有一定制衡色彩D.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
27.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
28.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B.清军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D.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
29.多年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国内史学界及官方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研究认定存在一定争议。而日本不同派系对此则存在较大差异,并有人认为南京大屠杀有“虚构、夸张”之嫌。这反映了A.证据充足最终能够还原历史全貌C.遇难人数不明阻碍屠杀事实认定B.日本研究结论全然罔顾史实真相D.立场先行影响学术研究的客观性
30.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
f城镇人口的政策重又返回家乡务农。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A.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B.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
31.屋大维时期,掌握“公开解答权”的民间法士可以按照以往定法的精神对法律作出解释,使之成为新的法律。此举在客观上A.有利于维护贵族法律特权C.有助于司法独立初步形成B.彰显罗马法律的平等精神D.导致了司法解释的随意性
32.戴高乐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