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这是一幅师生随行图。
闵子骞,德行科高材生。子路冉有,政事科高材生。子贡,言语科高材生。四大高徒伴随夫子。闵子温文尔雅,温和正直;子路威猛刚强,英武潇洒;冉有、子贡从容安详,端庄大方。老师见弟子各展风采,各具异姿,才貌双全,十分高兴。美中不足,担心子路刚勇有
f余,智谋不足,“不得其死然”,难得善终,果不其然,被孔子料中,子路63岁时在卫国一场内乱中不幸战死。
【原文】
1114鲁人为长府①。闵子骞曰:“仍旧贯②,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③。”
【注释】
①鲁人:指鲁国的执政大臣。长府:鲁国储藏财货的国库名。②仍旧贯:沿袭旧规则。③言必有中(zhò
g):指言不妄发,发必中肯、合理。
【语译】
鲁国翻修叫长府的金库。闵子骞说:“依照原样怎么样?何必一定要改造呢?”孔子说:“这个人平日不大开口,一开口一定中肯。”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对闵子骞之行事以及对他的评价。
修建金库如若改制加大,一是违背礼制,有僭越之嫌。二是加重赋税,增加百姓负担。朝廷大臣征求闵子骞的意见,闵子骞虽然不同意,但如何回答却大有讲究。闵子骞是孔门德行科高材生,平素沉静寡言,温和善良,却也擅长言辞,先是一个肯定句“仍旧贯”,意即按照旧制。接着巧妙地缓和一下语气,改为无疑而问的讨论式问句,“如之何?”意即怎么样,或者说:“你看如何?”对方一定尚未回答,或者说还未来得及回答,他马上补充一个语气更坚决的反问句,“何必改作?”先是肯定,紧接着宕开一笔,以示尊敬,给予缓冲。接着一句更强硬的肯定句。语言跌宕多姿,语气舒缓自如,恰到好处。所以孔子给他极高的肯定:“夫子不言,言必有中。”这“言必有中”,除了符合礼制有利百姓外,更重要的是他的言论得以顺利采纳,再高明的建议不被采信,也是白说。
【原文】
11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①?”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②。”
【注释】
①瑟,古代乐器,与古琴相似。这里指弹瑟。名词活用作动词。奚为:为什么。疑问代词“奚”作介词“为”的前置宾语。②堂:是正厅,室:是内室。入门后先升堂,最后到内室。用此表示做学问的几个阶段。
f【语译】
孔子说:“仲由所谈之瑟,为什么要在我的门下呢?”学生们因此而轻慢子路。于是孔子又说:“仲由的学问也已经达到了升堂的程度,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对子路的批评以及后来的评价。
子路小孔子9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