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平等,不能搞强权政治、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国家争端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表现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进步。李瑞环特别指出,当今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更趋紧密,世界的面貌更加快速多变、复杂多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努力克服工业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如何妥善处置就与社会、人口与生态、资源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化解各个国家、各种文明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保持世界的和谐与安宁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深入思考、认真对待的现实课题。了解中国的“和”的思想,可以为思索解答这些课题提供有益的启示。李瑞环的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认为演讲阐述的中国的“和”的思想寓意深刻,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的了解,有助于对中国许多重大政策、立场的了解。英国《泰晤士报》称中国这位政协主席展示了“真正的改革家风格”。(景笑林,2002年)其实这位政协主席已不止一次向国际社会诉求“和”。2001年4月17日,李瑞环在毛里求斯会见乌蒂姆总统时的一番话还引起了台湾媒体的关注。台湾“中央社”曾有一篇报道称:中共与美国因为撞机事件而引发的新一轮的剑拔弩张情势,正在毛里求斯访问的中共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表示,“中国需要发展,中国需要和平”,凸显出中共对处理当前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报道说,李瑞环表示,中国大陆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需要与各国友好合作,需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人类已迈向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要和平、谋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台“中央社”2001年4月17日电)2001年9月14日,李瑞环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新加坡总统纳丹一行时更强烈指出,中国真诚热爱和平。中华民族崇尚“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中国人民绝不会将自己过去所遭遇的那种苦难强加给别人,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的强大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力量。(罗辉,2001年)再往前追溯,很早以来,和平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早在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一个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共同倡导了这一有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上,重申了这五项原则;经过与会国家的共同努力,这些原则的精神写进了大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