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析
来源:田维彬老师考研复习资料有一定修正、补充和发挥毛惠彬150628(1)名言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见13版教材31补充:准确地说,这句话是从客观物质现象与感性认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方法论:从物质与意识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上把握物质范畴。哲学地位: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哲学概括。认识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重大意义:第一,它指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从而坚持了唯物主义,反对了唯心主义与二元论。第二,它指出“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坚持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强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总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对世界上多种多样事物和现象的最高的哲学概括,它揭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从而也就为辩证唯物论奠定了一块不可动摇的基石。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见13版教材31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见13版教材39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见13版教材55、46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参见13版教材5152
f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见13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