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经历
1902年12月28日盛生于湖南省西部的凤凰县,原名沈岳焕,其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1917秋自县第一小学高小毕业。这是他最后的学历。(刘文典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当教授时,很瞧不起讲授语体文写作的沈从文。当他获悉联大当局要提升沈从文为教授时,勃然大怒,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块钱,我该拿40块钱,朱自清该拿4块钱。可我不给沈从文4毛钱!他要是教授,那我是什么?”)
同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后又转到怀化(在这个小乡村看过七百个人被砍头)。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在这一段混迹江湖的日子里,结交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如军官、土匪、私娼和舟子。这一段经历对沈从文后来的写作十分重要,获得了不少刺激性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历史感和对实施的认识有些看起来是非常邪恶的,但是在沈从文笔下,又是以另一种眼光来看,是人类精神美德另一种表现。)1923年去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在北京大学旁听。
(沈从文实在走投无路了,给正在北大担任讲师的郁达夫写信,诉说自己饥寒交迫的艰难境况。接信后,郁达夫冒着冬夜的大雪,前来探望沈从文。推开那间有名的“窄而霉小斋”的房门,郁达夫发现屋内没有火炉,沈从文穿着两件夹衣,用棉被裹着两条腿,正坐在桌前,用冻得红肿的手提笔写作。郁达夫说:“我看过你的文章……要好好写下去。”发现他没钱吃饭,在附近一家小餐馆吃了一顿饭。结账时,共花去一块七毛多钱。郁达夫拿出五块钱会了账,将找回的三块多钱全塞给了沈从文。一回到住处,沈从文禁不住伏在桌子上哭了起来。)1924年,他的作品陆续在《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受到胡适、徐志摩、陈源(陈西滢)的提携)1928年从北京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1929年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张兆和实在受不了沈从文的热烈追求,拿着这些情书去找校长胡适告状。胡校长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兆和马上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
f1930年后赴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前身)执教,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