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间断牵引:持续稳定的短时间(通常为半小时)和较大重量的牵引。如:颈椎疾患者。(二)、颈椎牵引的重量
因为牵引的治疗作用主要制动,拉开椎体间使凸出的椎间盘退回去实际上做不到,所以牵引重量太大,枕颌部疼痛,牵引就无法坚持,故不用太大重量,卧床牵引25kg即够,坐位牵引因为要对抗头颅重量,则大概675kg重量这具体要根据病情、体质耐力予以酌情调整。
(三)、颈椎牵引的方法和步骤1、处方(1)、牵引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坐位或仰卧位。(2)、颈椎的角度:通常在中立位到30°颈屈位范围内,上颈段病变牵
引角度可小些,下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大些。(3)、应用模式:可选择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通常间歇牵引可使患者
更为舒适些。(4)、牵引力量:牵引力量的范围应是患者可以适应接受的范围。通常
2
f以患者体重的7为牵引首次力量,适应后逐渐增加。常用的牵引力量范围在615kg。
(5)、治疗时间:大多数为1030mi
。(6)、频度和疗程:频度为1次d或35次周,疗程为36周。(7)、其它的理疗:若在牵引治疗前或治疗中应用浅表热等物理因子,则应在牵引处方中予以注明。
2、治疗操作(1)、治疗前
①明确牵引首次重量。②根据处方选择患者舒适、放松体位,如坐位、仰卧位等。③根据处方确定患者颈部屈曲角度。④牵引带加衬,使患者更为舒适,且使牵引力量作用于患者后枕部而非下颌部。⑤将牵引带挂于牵引弓上。(2)、治疗中①设定控制参数:包括牵引力量、牵引时间、牵引方式、间歇牵引时的牵引、间歇时间及其比例。②治疗调整:每次牵引后,可根据患者牵引后的症状、体征的改变,相应调整牵引体位、角度、力量和时间。(3)、治疗后①牵引绳完全放松、所有参数回零后关机;卸下牵引带。②询问患者牵引效果及可能的不适,记录本次牵引参数,以作为下次治疗的依据。七、注意事项1、患者须知(1)、牵引前应取下耳机、助听器、眼镜等影响治疗的物品。(2)、牵引中应尽可能使颈部及全身放松。(3)、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2、医务人员须知
3
f(1)、熟悉牵引装置的性能。(2)、治疗时对患者状况作密切观察,预防不良反应。如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