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绘画中去,使绘画语言更为丰富。其以书入画主要体现在两
f个方面,一是以书法丰富而内敛的中锋用笔运用于绘画挥写中,一是用书法抽象的空间构成处理画面的造型布白。其绘画的奇古造型,如石的上大下小,鸟的鼓腹缩颈,弓背露一足,树干的上粗下细等失重造型都能从其书法的空间结构中找到渊源关系。八大以画入书,可分为精神层次和技术层次两方面。在精神层面上,追求画意通书意,将写意画的神采意绪渗入到书法。自觉地把绘画的幽默感和稚趣感融入书法的字里行间,使其书法朗润可爱,幽默有趣。在技术层次上,八大善于把写意画的笔墨和空间图形的特征渗入到书法中来。八大作画,用笔凝重洗练,其书法用笔也是很简练。在章法布局中有意压缩或涨大其字的空间,也是受其绘画空间图式影响的。书法发展到清初,形成种种固定的模式,帖学已呈显出僵化的态势。极具个性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八大,不愿随前人亦步亦趋,采取了书法兼之画法的方法进行了创新。扬州八怪的金农、郑板桥,也以其鲜明的个性进行了书法的创新,为清代书法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再如,近现代的吴昌硕、黄宾虹,其书法更有其独到之处。吴昌硕的书法上溯先秦石鼓文,反复研究,在篆书上独树一帜,他将大篆运用于花鸟画,使其画中的花鸟,雄浑厚重又灵气逼人。任伯年当年就说到,吴昌硕的花鸟画与时下皆不同,他日必成大器。黄宾虹一生始终奉信画画当如作字法,笔笔宜分明。在书法上下的功夫和取得的成就不低于其绘画成就,只不过其书名被画名所掩。今日画坛掀起了“黄宾虹热”,多数摹仿者仅得形似,而不知黄宾虹先生绘画的内在奥妙。真正要了解黄宾虹的绘画艺术,必须要研究他的书法以及“以书入画”的途径。黄宾虹的书法,尤其晚年的书法,在墨法上有很大的创造。他将绘画中的“浓淡枯润”之墨运用于书法创作之中,苍中含润,润中有苍,是真正的“浑厚华滋”。可惜目前的书坛画坛对黄宾虹的书法成就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林散之多年从师于黄宾虹先生学画,画虽然没有出名,但是书法却自成一家,名显于当代,成为一代草书大师。林散之的书法成就与从学黄宾虹的书画有着直接的关系。以淡墨入草,是林老书法的一大特点,也是他从多年研究学习黄宾虹绘画的墨法中得来的。无论是“骨法用笔”的基本要求,还是笔墨规范中的“写”的意韵,书法对于中国画都是极其重要的,这不仅仅是书画同源的一般性的认知,而是中国画之所以不同于外国画的一个根本原因,也是中国画发展的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