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利玛窦的记忆之宫》是一本介绍记忆方法的书。距今四百多年前,由著名传教士利玛窦MathewRicci,15521610,意大利人,1583年来华于1595年在江西南昌,用中文撰写的。该书在他去世后由晋绛、朱鼎瀚参定,耶酥会士高一志、毕方济共同修订刊印,但书无刊印年月。全书35张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明刊本曾在上海徐汇书楼藏有全书印片。1965年在台湾载入《天主教东传文献》。现根据二修订者同在山西终州传教时间推定该刊本可能约在1624年或1628年至1640年间刊印。《西国记法》全书内容六篇:即原本篇、明用篇、设位篇、立象篇、定识篇、广资篇。利玛窦利用西方记忆术“地点法”结合中国古代“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的识字特点介绍怎样识记中国文字的方法。
利玛窦在书中讲述了“地点记忆术”他称之为“象记法”的由来,最早创始于古希腊诗人西末尼德通过亲友们宴聚的坐次位置回忆出人名的故事,并介绍具体操作方法,结合中国古代“六书”的识字特点,以汉字的象形结构,汉字的偏旁、部首等各组成部分,意义联系,字声同音等方法形成表象及联想,这可说是最早认识汉字的教学心理学思想。
他的书中还首次提出脑的记忆作用,确定记忆在脑的颅囱后枕骨下的部位,认为事物由五官进入脑的图像有如印章印在脑上,但由于脑的硬软和干湿不同而记忆痕迹深浅有所差异。
正文如下
原本篇第一
人受造物主所赋之神魄,视万物最为灵悟,故遇万类悉能记识,而区别以藏之,若库藏之贮财货焉。及欲用时,则万类各随机而出,条理井井,绝无混杂。然人知能记忆,而不知所以藏贮,所以区别者从何而致,且翕受果在何处,其敷施之妙,卒莫能语诸人。此则造物主显露密秘,运斡精蕴,人乌得而测之乎?吾西士间尝论其概矣。兹再次第于左,以求同理。
记含有所,在脑囊,盖颅颐后,枕骨下,为记含之室。故人追忆所记之事,骤不可得,其手不觉搔脑后,若索物令之出者,虽儿童亦如是。或人脑后患,则多遗忘。试观人枕骨最坚强,最丰厚,似乎造物主置重石以护记含之室,令之严密,犹库藏之有扃,取封闭巩固之义也。
人之记含,有难,有易,有多,有寡,有久,有暂,何故?盖凡记识,必自目耳口鼻四体而入。当其入也,物必有物之象,事必有事之象,均似以印印脑。其脑刚柔得宜,丰润完足,则受印深而明,藏象多而久。其脑反是者,其记亦反是。如幼稚,其脑大柔,譬若水,印之无迹,故难记。如成童,其脑稍刚,譬若泥,印之虽有迹,不能常存,故易记而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