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个体发展所必须的;既对学生走向社会适应未来生活有帮助,又对学生的智力训练有价值的数学。学生在义务教学阶段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在这样宝贵的时间内仅仅学习从属于哪一种价值(或需要)的知识,而必须设计出具有双重乃至多重价值的数学课程。其实,即使像“测量”这样纯“实用数学”的知识,只要从量化的数学的根本观点来精心设计就可以对学生一般能力的发展、对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起积极作用。有价值的数学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的数学包括重要的数学事实、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必要的运用数学以解决问题的技能;隐性的数学,即集中反映为具有元认知作用的各种思想意识(如函数思想、统计思想、优化思想和计算机意识、应用意识等等);具有智能价值的数学思维能力(如主要用于分析问题的模型化能力。主要用于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和一般智力意义上的推理能力等)以及具有人格建构作用的各种数学品质(如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求实、创新精神,一丝不苟、勤奋学习的科学态度等)。2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据统计,发达国家中从事信息产业的人数占就业人口的50%左右。以此推算,到21世纪中叶我国要济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将有数亿计的人从事第四产业,大多数职业必将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等数学素养。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买与卖、存款与保险、股票与证券等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数学,如比和比例、利息与利率、统计与概率、运筹与优化以及系统分析与决策等等,均成为人人必备的数学知识。数学语言也正在生活化,或者说生活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世界通用语言,以其准确、简明、抽象的特质正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天气预报的降雨概率通过电视传给千家万户,各种统计图表北例、百分数、“土”号频繁见于报端性产、交通、股市等遇然不同的领域却用着同样的数学手段。外出乘火车所携带的行李外观大小限于长、宽、高之和不超过160cm,就面临一个典型的不定方程问题;“3+X”考试中,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以150分计算,体现加权平均的思想。大量的事例说明,义务教育新的数学课程,在突出思想方法、紧密联系生活的原则下,估算、统计、抽样、数据分析、线性规划、图论、运筹以及空间与图形等知识是人人必需的数学。与此同时,枯燥的四则混合运算、繁难的算术应用题、复杂的多项式恒等变形以及纳公理体系的繁难欧氏几何证明等等,这些与社会需要相背离,与数学发展方向相脱节,与学生实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