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基于课程群的“数学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
摘要:本文在课程群思想的指引下,以“数学史”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为例,探讨了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目标定位、实施路径及其教育意义。专业综合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仅是落实专业综合改革精神的一种探索性思路和做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总结。关键词:专业综合改革;课程资源建设;教师教育一、基于课程群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路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所言:课程论是教育理论的实质,因为它是研究如何占有这个学习世界的1。为了使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具有较强的前后关联性,以及横向互补性,形成课程群:把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属于同一个培养能力范畴的同一类课程作为一个群组进行建设,打破传统课程内容的归属性,从能力培养目标层次把握课程内容的分配、实施、保障和技能的实现2。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与教学具有专业性,需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某一学科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最终具备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因此,专业课程如何设置以及内在联系如何建立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课程的设置及次序安排为院系的培养方案所决定,一般不会有太多的波动。课程之间不会主动发生关联,需要教师秉持课程群的思想,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精品课程资源,建立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看到先修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奠基作用,在心智结构中形成学科脉络、学科思想发生发展的完整图式;还要在开发精品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学科科学方法论及科学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人格修养。华中师范大学以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数学史”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为例,探索在课程群思想的指引下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目标定位、课程间内在联系的建立、师范生认知结构的优化、科学精神素养提升的具体举措,以及这些举措在提高师范生专业素养方面的教育意义。二、精品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定位对一个专业而言,所设置的各门课程应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结构有序的整体,共同形成其在人才培养中的整体效应。除一些公共的通选通识课程之外,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Ⅰ)以纯粹数学类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Ⅱ)以应用数学类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Ⅲ)以数学教育类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比如,分析类课程,几何类课程,代数类课程等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