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当今土地整理的困惑及其出路
沈兵明严骁(浙江大学东南土地管理学院杭州电子工业学院)1国内土地整理的失败之处为什么要开展土地整理?从世界范围内看,这是因为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1],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原有土地利用地块零碎和产权变更而使土地地块零碎与插花,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需要重新规划和调整土地产权。但不容忽视的是自从1980年以来,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土地整理都增加了环境保护与景观生态方面的内容,并把它作为土地整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土地整理的历史也可以溯及远古时代的河流治理及开山造田,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为建立其土地制度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实践。但现代意义的土地整理还是在建国后,特别是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把耕地保护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来对待,提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土地整理才真正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广义的土地整理包括农用地整理、市地整理和土地开发、复垦三方面的内容;狭义的土地整理则仅指农用地整理。由于农用地整理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及工程量巨大,成为我国目前土地整理关注的主要方面2。但我国当前在部分农村开展的土地整理是否理想、是否成功、并是否最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呢?11从农村土地整理内容看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整理的内容包括[3](1)对农村细碎、分散的农业用地整理合并,: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2)平整土地和道路、沟渠综合建设;(3)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改造;(4)对乡镇企业布局进行改造;(5)对农村废弃的建设用地进行复垦;(6)划定地界、确定权属等几方面的内容。从这些内容看,土地整理的方方面面都是对原本就已脆弱的农田生态系统和乡村生态系统的强烈干预,导致原有土地利用方式、程度、强度及地表覆被状况发生巨大改变,但土地整理的内容中缺少生态规划、景观保护的明确要求,这就很难确保重新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会优于原来的生态系统。土地的合并、平整,道路沟渠的建设等等都是马上能够看到的,而重构的生态系统的优劣却并不立竿见影,但我们又缺少一套完整、可行的土地整理生态绩效评价体系。因此,虽然我们现在一再强调土地整理要贯彻环境保护的方针,维护生态平衡,但这只是我们的主观愿望,土地整理内容中本已模糊的生态内容与要求只是一个个空雷,必然,一系列问题在土地整理的实践中更是暴露无遗。12从农村土地整理实践看由于土地整理在内容上对生态的要求不明确或者说很难建立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