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力、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培养出社会政治经济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服务、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性作用。2、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成产科学技术。3、科学对教育的作用: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能够影响教育内容、对教育技术也有影响。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技术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4、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与制约。广义的文化是指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的精神文化。5、孟子: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荀子:外铄论,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华生也是外铄论的代表,他说“给我一大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能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的各种类型的人”。(1)遗传:是人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心发展提供可能性,其成熟过程及差异性影响着和制约着人的发展;2)(
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但人们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7、教育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必修遵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并不意味着教育应迁就学生的现有水平,降低教育的标准与要求,教育必须想学生提出能够接受又高于现有水平的要求,以促进他们发展;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这意味着发展具有关键期和最佳期,在关键期内施加影响则会事半功倍;(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