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导管隧道部位肿痛、挤压隧道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表现为透析开始1~2h后发热、寒颤,外周血培养和导管血培养阳性导管内细菌定植临床症状不明显,导管血培养呈阳性。r
12.4要因分析对14例发生导管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对感染原因进行讨论,利用鱼骨图分析得出7大要因,见图1。全体圈员对14例患者进行调查,将引发感染要因的例数和比例统计对照,见表1。根据表1统计结果制作要因柏拉图如图2,结果显示护士操作不当、护士责任心不足、患者自护不当,占比80,依照柏拉图二八原则,将此三大要因列为本次QCC活动的改善重点。r
12.5设定目标值根据公式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目标值157157806872。r
12.6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按照5W1H原则,综合考虑措施的可行性、效果性、经济性、安全性及预算,针对导致长期导管感染的3个主要要因制定并实施相应对策。①全体圈员根据血液净化操作规范制定长期导管上下机操作规程和管理流程组织全体护士学习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定期安排导管操作培训,加强护士责任心培养强化无菌操作观念,包括手卫生、无菌手套的正确佩戴、消毒的基本原则、无菌区的保护、对导管的无触摸操作等。护士长和责任组长考核全体护士操作,要求人人考核过关。②组织新职工导管护理操作竞赛,选手和观众共同学习进步。③建立长期导管使用及维护记录单,记录导管使用时间、评估导管通畅情况、隧道口皮肤情况、封管容量及责任护士。④加强护理人员结构配置,操作中合理安排患者顺序,保证足够操作时间。⑤注重环节管理加强重点季节管理,夏季气候潮湿闷热,宜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加强敏感季节中的消毒隔离加强重点患者管理对高龄、抵抗力低下、易感染患者护士应给予,倾听患者主诉,注意导管护理及健康宣教,实施针对性护理。⑥加强患者健康教育,设计健康教育单,责任组长监督,责任护士落实每位患者健康教育⑦配备齐全的健教资料,同时注意患者家属的健教育配合,相关研究表明5,患者依从性与家庭支持正相关。⑧护士长和圈长不定期巡视检查对策实施情况。r
127标准化①标准化将长期导管上下机操作技术纳入新职工培训计划,将导管使用及维护记录单应用于日常护理工作②规范管理不定期考核长期导管维护操作技能,纳入日常管理体系。r
13评价指标统计2016年1~6月91例长期导管患者导管感染情况,并与QCC活动前6个月进行比较。根据QCC进步率计算公式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目标达成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