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在古代,被徇首的,并不一定都是十恶不赦的犯人。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中暑而死”时,还未担任尚书令,未上任。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粗粝:粗粮;赈:救济;悉:全;客:吃饭;资:依靠;尚:尚且;荒耗:荒芜消耗;图:图谋。岂足先图:哪值得先图谋攻取?
参考译文:伏湛字惠公,他是琅琊东武人。伏湛生性孝顺友爱,年轻时继承
f父亲的学业,教授几百人,成帝时,靠父亲的功绩做博士弟子,五次升迁后,到王莽时做绣衣执法,受命督察大奸,升任后队属正。刘玄登位,任用他做平原太守。当时突然兵乱兴起,天下惊慌动,而伏湛独自很安逸,教学不停止。他对妻子儿女说:“如果一季粮食没有收成,国君吃不下饭;如今百姓都饿,怎么能独自饱餐呢”于是大家一道吃粗粮,把俸禄全分送乡邻,来他家作客的一百多家。当时他家有个管事的一向有力气,商量想为伏湛起兵,伏湛恨他蛊惑大家,立即抓住杀了他,把人头在城中示众,来晓谕百姓,从此官民信任并归向他,郡内得以安定.平原一郡,是伏湛保全的。
光武帝登位,知道伏湛是名儒老臣,想让他主管机要,召拜尚书,派他主管制定旧有制度.当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光武帝认为伏湛才能胜任宰相,拜任他做司直,行大司徒。光武帝车驾每每出外征战,他常留京镇守,总管各部门,建武三年,终于代替邓禹做大司徒,封阳都侯。
当时彭宠在渔阳反叛,光武帝想亲自征讨他,伏湛上疏劝说道:“如今京城空虚,费用不足,没有能使近处降服却先对付边塞之外;况且渔阳的地方,紧挨北狄,狡猾的敌人受困逼,必定求助北狄的帮助。另外现在所经过的县镇,尤其穷困种田的人家,大多在城市,听说官兵要来,应当已经把粮食好了。大部队远行二千多里,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