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速度,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表现:①、大跃进:1958年发动以大练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②、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建立以“一大二公”为特点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展开。结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造成连续三年的严重困难时期(19591961)。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改变了八大所提出的正确方针。
1
f2015届高三历史备考复习资料必修2
3、调整中前进: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左”错误,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1965年调整工作基本完成。四、经济体制改革(P5457)(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②、广大干部群众要求平拔冤假错案,纠正“文革”的错误,而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仍然坚持“两个凡是”,引起全国不满。③、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时间:1978年12月。3、内容: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实行改革开放;4、意义: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伟大转折;②、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背景: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束缚,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由于集中管理、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僵化体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经济处于徘徊状态。内容:①、概念: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②、步骤:1978年安徽、四川两省率先实行,然后在全国推广。作用:①、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提下进行的,没有改变所有制性质,只是改变了经营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