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考典题回顾
例12010北京卷孔子对不同问
“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
“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
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
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②“不
孝”的表现大体相同③“孝”的要求要
体现个性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考查对矛盾
特殊性的理解,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
能力。由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个性,因此
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这里强
调的是矛盾的特殊性,③④正确。①说法错
误,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②说
法错误,“不孝”的表现方式也因人而异。
f例22010福建卷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这告诉我们
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
自信的转化B.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
造客观世界C.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
的重要条件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
的心理体验答案:C解析:本题为材料型说明题,主要考查
学生对生活与哲学中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该同学根据指导,调动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逐渐找回自信,说明C项符合题干
f要求。A项表述错误,B、D与材料无关。例32010天津卷与漫画《路向何方》
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D.祸兮福倚福兮祸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矛盾知识的理解,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问题能力。漫画强调的是事物的对立统一,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与D项哲学寓意一致。
例42010上海卷到“十二五”末,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
f养老模式,以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A、B、C都存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