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试分析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当前,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国别合作与博弈的焦点。发达国家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为契机,形成新的执政理念,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以便在未来的产业竞争和新技术革命方面抢占制高点。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需要发展以提高碳生产力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不仅如此,发展低碳经济还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和生产大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这一承诺无疑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敲定了方向“低碳经济”。但是,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污染物排放仍缺乏有效控制,离“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依然有较大距离。所以我们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毫不松懈地抓好节能减排。“要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第一,我们要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我国应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