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居于闹市的人不乏常常惊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怡人的风景。在一座城市里大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生态设计注重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伊恩麦克
f哈格说过:“人们必须听景观设计师的,因为他告诉你在什么地放可以居住,在什么地方不能居住,这正是景观设计学和区域规划的真正含义……我们是来告诉你,如何在自然面前明智的行动的。”这标志着麦克哈格对生态设计规划有了成熟的认识,从而将景观设计学推上了解决人地关系危机的前沿。通过提高对自然的利用率,将自然的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保护维持生态的平衡达到可持续性。
生态化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是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是指对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以后的人类文明延续提供长期可循环利用的资源环境。城市地域性文化是作为一种静态的思维方式,运用在生态环境设计中可以起到城市个性色彩深入人心的作用。那么依附于这样的静态模式,城市的地域性景观设计要呈现的生态化的状态就衍生成为一种动态的形式所存在。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就要将静态与动态形式相互结合,最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设计。例如德国著名景观建筑师彼得拉兹的代表作,在萨尔布鲁克萨尔河畔的一座废弃的煤矿码头遗址上,规划设计了一个城市公园。守旧派的人称其为“垃圾美学”,一种空前的“材料形式和数字元素的混乱”。而拉兹坚持称:“该公园项目的艺术形式‘摆脱了旧的衣钵’,在观念上突破了原有的传统的景园模式。”案例表现在对基地原有面貌保存,同时针对德国这座工业化城市中工业生产的遗留物显得尤为重要。体现的静态地域性色彩则要求尽可能地将场
f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达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些遗留下来的城市工业元素采取了保留、再利用的方式,而动态的景观设计形式则依附于原有地形的静态模式,为未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当代造园艺术形式。完整的诠释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
三、中国城市地域性景观生态设计的展望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景观设计已不再从属于单纯的设计美学的范畴,生态观念对其影响日趋深远。所以未来中国的城市景观设计势必是要讲究一座城市带有地域性色彩景观设计和生态观念的高度融合,不可或缺。生态景观实现了从以人类为中心到以自然为中心的转变。例如西溪湿地国家公园是罕见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