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逻辑(下)
作者:来源:《现代国企研究》2014年第02期
“全产业链”自提出以来,评价有褒有贬。既然全球有许多大型企业都在运用这种商业模式,就说明一定有其先进之处;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在这种商业模式上吃了亏,说明也有其不完善、不适合之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优点首先可以肯定,“全产业链”商业模式降低了交易成本。它将上游的原材料企业、中游的加工企业和下游的销售终端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控制中间交易成本,避免了多级交易中价格自定带来的成本增加,达到了节流的效果。但“全产业链”是不是降低了企业总成本呢?这个还不能肯定。虽然降低了中间交易成本,但别忘了“全产业链”是建立在大企业打造的一个大平台上的,而打造这样一个大平台也是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管理这样一条庞大的全产业链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因此,只有资金雄厚、实力较强的大企业适合做“全产业链”,同时还要考虑节约的中间交易成本是否大于打造“全产业链”的成本。“全产业链”是建立在一个大平台之上的,可以形成品牌聚合效应和抗风险能力。首先,大企业把相关的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品牌,都收拢到自己的全产业链条下,做成一个大品牌,整体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了市场影响力,达到了开源的效果。其次,“全产业链”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可以在产业链条的某一环节市场不景气时,依靠产业链条内其他环节拉动增长,不至于亏损。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大平台的坏处具有放大作用,这就要求核心企业在经营管理全产业链条时,更要小心翼翼,很可能要提高管理成本,因为一旦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将会被放大至整个大品牌,对链条上其他环节的利润点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使链条上所有企业都无法良性运作。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增加了企业的利润点。如果说一个企业可能只在产业链条的某一个环节能够获取利润,而打造完成全产业链条后,则可能从上游的原材料获取到下游的产成品销售都能获取利润,增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以中粮为例,以前只做粮食贸易时,从粮食种植户或加工商手中把粮食买来,再卖给粮食销售商,只能通过赚取中间的差价来获取3~4的利润。但自转型发展“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以来,中粮集团从粮食的种植、加工到销售实现了全程管控,在粮食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获利,增强了中粮的获利能力。又因为“全产业链”是内部企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