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但是滨湖新区在城市规划中却未将旅游业划入。反观其他有远见的旅游工程,如桂林的“两江四湖”、上海的东方明珠
f电视塔,都是生态与城市建设相得益彰的佳作,值得滨湖新区借鉴。
(2)缺乏标志性建筑,旅游产业不够集中早在1998年,合肥市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时,缺乏标志性建筑的问题就已显现。如今的新滨湖由于旅游业开发较晚,缺乏旅游业的龙头地标,很难在旅游市场中吸引投资和客源。尽管环巢湖旅游业产业众多,但没有较为突出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在未来很难占领旅游市场的大份额。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归因于巢湖的行政管理部门太多,区域间协调和发展难以统一进行;一方面由于巢湖有限的生态承载力,如何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畴内做大做强旅游业,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政策,绝非短期内可以完成。但对于滨湖新区而言,这些问题若不提上日程,滨湖新区“湖城共生”的理念就难以实现。44交通问题(1)交通系统落后,区间联系和运输承载力差滨湖新区距离合肥市主城区中心近20公里,区间联系存在着先天的困难,因而新区内部及新区与主城区的交通建设需要庞大的财政支持,并且这种财政支出要稳定的输出近15年左右,这对于合肥市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而随着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隐藏在此背后的尺度关系问题浮出水面,新区乃至合肥市都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但是却要接近并控制巢湖这样尺度的水面,对于城市景观与城市级别的提升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开发滨湖新区的核心目的是“引湖入城”,根本目的是提高合肥的整体竞争力,而如今滨湖新区的区域联系能力、运输承载力都未达到理想的标准。法国交通地理学泰斗卡波雷伊曾提出观点:交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支柱。因此,滨湖新区想要有突破性发展,必须提高其整体交通运输能力,优化交通系统。2公共交通方式单一,线路密度低滨湖新区的公共交通方式仅有公交车一种,且由母城通往新区的公交车只有18路和1路车两条线,覆盖面积和延伸尺度都很小。2013年合肥正式修建地铁,但是覆盖和连接滨湖的面积仍然很小(图43所示),远远不如市中心,更何况合肥市地铁正式运营还要等到约2016年左右。仅仅靠着几条公交线路,滨湖新区很难吸引人气,招商引资工作也会陷入低谷。合肥这几年私家车数量激增,再加上主城区内修建地铁,高峰时期拥堵状况堪比武汉。但是合肥的司机却说:想要不堵车,开到滨湖旁。这从侧面反映出滨湖新区人气低、客流量小的窘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