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教育部网站综合各方面的反映《2001年实验稿》主要存在两大的问题:一是反映部分内容太多,有些内容难度大。二是大多数意见认为“主题式”的呈现方式不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并使历史的时序性、系统性受到影响。基于此,教育部组织专家广泛调研,深入论证对《实验稿》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保留了《实验稿》中反响比较好的部分,针对实验版课标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对《实验稿》中
20
旬阳县关口初中历史教师
吉德发
f历史新旧课标对比介绍
的部分内容要求进行了修改、合并,对难、偏等内容进行了删除。适当增加了部分内容,同时把部分最新史学观点和史学研究成果在《修订稿》中也体现出来。通过对比,新旧两版本有以下变化:
一、前言部分:
1、阐述了历史课程功能、地位和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修订版中鲜明地提出了历史课程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通过学习历史,能从中吸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阐明了历史课的价值,学历史有什么用)2、修订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了历史课程的“四大特性”(思想、基础、人文、综合)而《实验稿》中没有。3、设计思路上:修改稿的课程设计思路中的总体思路更为具体,更便于操作,比如它改实验稿中的“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为“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4、在课程目标方面:修订稿的课程目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描述中更具体化、细致化,角度更多样化,丰富化。如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中有如下具体要求: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异同、联系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再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描述原来在实验稿是5个角度,现在则改为6个角度。
二、在内容标准要求和活动建议方面的变化
修订版仍然按照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这六大板块进行编写,但在具体标准要求上做了巨大的调整1、在每个板块前的通论表述中更加详细、具体。充分体现这一板块历史的脉络、关键、核心。(如中国古代史)2、内容呈现方式发生变化,《实验稿》以“学习主题”的形式,《修订稿》以历史发展阶段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