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才算实现。只要在沟通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上遇到干扰,使信息传递受阻或造成差错,就算不上沟通。(二)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1.信息传递这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沟通把信息载向学校系统的上下左右,使学校成为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权责明确,运行有序的系统。2.控制学校对其下属的机构以及全体师生实施统一的指挥和协调,离不开沟通渠道。学校的机构系统实际上就是正式的沟通渠道,上级的指令通过它层层下达,下级的情况通过它层层上报,学校通过这一机构系统可以达到有效的控制。3.激励在学校中,沟通是一种激励的工具。及时的工作领导,对工作绩效的评估的肯定,奖励出色的行为,对下属提供培训深造的机会等,这些沟通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4.情感交流沟通可以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求。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沟通渠道,人们彼此之间交流情感,交换对于学校内一系列问题的看法,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参与感、满意感。(三)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两种形式1.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指按照学校机构设置的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一般可以分为下行、上行、平行、斜向几种渠道。下行沟通是学校组织机构自上而下的命令、指示、审批、拒绝、批复、批转等;上行沟通是学校组织机构自下而上的请示、汇报、申请、建议、请求、申诉等;平行沟通是同级机构间的交流、协商;斜向沟通是不同级别机构之间的联络、协调。
f2.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沟通之外的信息传递,一般有三种渠道,即个人之间的自发交往、非正式的接触或聚会、社会传闻(即小道消息)。非正式沟通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这类沟通具有两面性。从积极方面说可以作为正式沟通渠道的补充,缓解组织内部出现的某些紧张关系,并作为试探性的信息发布和收集反馈的渠道。但是其消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信息的误传、误导所引起的不良后果以及虚假信息、不良信息所引起的误会和是非争端,还有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类渠道散布谣言等,都会对学校管理产生或大或小的消蚀作用。(四)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三类障碍1.主观方面的障碍这是指信息的发送者或接收者(沟通行为的主体)由于个性或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而对信息沟通产生影响。这些主观方面的原因一般有:学识、个性、知觉选择性等。行为主体的学识、经验常常会影响和制约信息编码、译码的准确度,如文件起草的水平常因学识和经验的不同而有高低之别;同一信息对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