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张爱玲小说意象探析
作者:杨羽婷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5年第03期
内容摘要:张爱玲的小说有着繁复的意象,这些意象对小说的叙事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属于“临着虚无的深渊”的叙事哲学。每一个意象的运用其实也是作者对人生、对社会苍凉态度的体现,因其个性化的意象而成为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中如月亮、镜子、雨、鸟等意象尤其是意象间的相互联系,来初步探析张爱玲小说的意象系统。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意象系统
张爱玲的小说有着显著的特色,人性的主题、女人的命运、犯冲的色彩、苍凉的基调、参差的结构、繁复的意象被认为是“张爱玲体”的特征。其中繁复而又极具个性的意象更是历来为人所称道。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深受其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的影响,无不由内而外透着一种古典气息,这从张爱玲小说中对于意象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月亮、镜子、雨、鸟、屏风……这些被张爱玲高频率使用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经常出现。同时,张爱玲也吸收了中国古典小说里虚无倾向,她的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一样,“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中国人的宗教》)。而这些意象就是她虚无主义叙事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张爱玲像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古人,吸收着传统文化的精华,运用现代小说的写作技巧,巧妙地将这些意象穿插在一个个令人柔肠寸断的故事中,具体可感地传递给人一种苍凉之感。就如徐子东所言,“大量琐碎奇绝杂志质感的物化意象,就是在悲惧中支持孤独地主要方法之一”。以意象为支撑,张爱玲的虚无、苍凉之感弥漫在小说中的方方面面。
一、月镜雨鸟
张爱玲曾说:“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张爱玲笔下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好人不全好,坏人不全坏。就像在夜晚出现的月亮,于黑暗中照亮了一点光明,在光明之外又全是黑暗。荒凉冷漠的月亮,在张爱玲小说中成了一个个寂寞的点缀,颓败、困顿、空虚,让人迷惘、彷徨,不知道路在何方。
镜子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主要传递的是一种颓坏或虚无之感。正如张爱玲在《流言》中写道:“这个世界什么都靠不住,一捏便粉碎了。”
相比于月亮和镜子的意象,雨在张爱玲小说中更着重于对人物心理和命运的暗示作用。而心理描写达到相当的深度,正是张爱玲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