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迁移,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家庭教育问题更显突出。如果不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不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将初步探索和分析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务工子女家庭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剩余劳动力资源得到了重新配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镇迁移,“民工潮”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伴生现象。近亿的进城务工人员的背后,数百万务工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作为儿童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成为务工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大缺失。分析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弥补进城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缺失的有效对策,对于不断完善我国教育体制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1、家庭经济环境条件差
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城市生活境况看,生活不稳定的谋生角色弱化了家庭教育。“城市边缘人”的角色使进城务工人员经常处于生存的压力之中。务工人员收入近年来有明显增长但仅是少数,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仍然偏低,据调查表明,农民工家庭一般每月可支配收入为10002000元且多数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极个别家庭因经济不稳定,居无定所,甚至难以支撑家庭与子女教育的开支。低水平的物质生活,不仅限制了对子女教育的投资,而成长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缺乏学习的物质保障。由于经济贫而不能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或充分的书籍,学习用具、玩具和其他物质条件。
⑵学习场所欠缺。农民工出于房租低廉或就业方便的考虑,多数居住在城乡结合部或近郊的工棚、集体房、租赁房里。调查显示,57的家庭没有其子女学习的专用桌子和读书角,94的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学习用的电脑。不仅如此,恶劣的家庭环境还可能造成家庭紧张和情绪冲突。
⑶成长环境恶劣。所处的社区环境脏乱差,人口复杂,学习气氛缺乏,不利于孩子的教育与成长。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庭居住地社会环境的乱复杂,客观上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影响,造成家庭教育前功尽弃。据调查,进城务工人员居住的出租房内不能给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场所,而周边黑网吧等等不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的场所却出入方便。
f⑷父母空闲时间少,难以指导孩子学习和成长。务工人员因大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