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f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5分)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9、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10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定林(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f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22、参考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3、参考答案: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