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到20世纪中期,有些法国学者认为,一半以上的法国农户依然应该归入小农的行列。法国小农经济开始于法国大革命。大革命中,法国资产阶级力量远远小于封建统治阶级力量,这决定了他们必须把自己变革生产方式的要求与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渴望统一在推翻封建统治的目标下,借助农民的力量进行革命。因此,雅各宾派宣布取消一切封建赋税和义务,没收王室、教会和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并按照当地人口平均分配农村公有土地,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建立起来了小农土地所有制。后来的拿破仑颁布了《民法典》则为之提供了法律保护。这样,小土地所有制便在法国长期保留下来,并在以后还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发展。
22
小农土地所有取代对封建土地制度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它在大革命后初期曾极大地释放农民的生产热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近代法国农业基本上能满足国内人民的需要,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小土地所有制日益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负面影响更是显而易见。
土地太小使得农业是分散经营的,无法进行分工、机械化和技术推广。农业产量很低,增长缓慢,据统计,18521866年,法国谷物产量仅增长了12%,而同期的德国谷物产量却增长了77%。农民仅能勉强为生,很难置办机器、化肥,更无力改良土壤和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来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反过来又加剧了农民的贫困和生产条件的恶化。
农业生产的落后使得农业不能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运输封锁就曾一度造成法国棉纺织业因原料极度匮乏而萎缩。农业生产效率很
f低,19世纪末,法国每个农业劳动者的生产率比英国低49%,比荷兰低39%,比比利时低38%。每个农业劳动者所生产的农产品,在法国只可供43人消费,而在美国却能供74人。这使大量人口只能留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19071913年,法国平均每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仍有856万,不能为工业提供充足劳动力。农民非常贫困,日常消费主要来自自己生产,有效需求不足,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因此,小农经济拖了工业发展的后腿,使法国工业进程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表现出发展过程缓慢、发展不充分的特点,被后起的德国和美国赶上和超过,19世纪由世界第二位退居世界第四位。可以说,小土地所有制是近代法国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对小农经济的改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开始了以土地集中为核心的对小农经济的大规模改造。
首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