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现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叶、徐《语言学纲要》朱德熙《语法讲义》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张钟等《中国当代文学概观》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等可参考。复习以“中国文化”为主。重点复习“古代科技教育”,“中国艺术”,“中国宗教”,“地理和历史”,“中文文化交流”这五章绪论这一章内容不是很复杂,但肯定会出一两个小题目,甚至一个简答题,划定的重点要注意掌握,特别是文化的分层学说。一、“文化”界说1、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2、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3、自然的人化即文化。4、西汉以后,文与化开始结合成一个整词,其涵义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5、四大文明古国是指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1、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2、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3、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4、心态文化层可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5、社会心理是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