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而笑意弥漫的脸带着一点点欠疚,端起洒杯也递上香烟,满脸的兴奋与喜悦来到桌前招呼时,不曾想,那份纯朴的真诚慢慢地冻结在了脸上,讪讪的已无法收回,那份他企盼里的热忱居然荡然无存,我那些“成功”的同学们,没有人满怀感谢地伸过手去接那包香烟,而都冷冷地借口自己不抽烟。随后懒懒地端起酒杯从坐位上站起来,没有多少笑容也没有多少热情,有着的只是些许的牵强,而那眼里所流露出的点点不屑与冷淡,似乎他们面对的不是农家人最纯朴的一种礼仪,所以让他们想不起来该以礼相待,该用笑脸去回馈热忱。而席后一位老同学的随意之言却让我一下子沉重了起来,“那个烟,才三块钱一包,咋抽,拿着也是丢,还不如不拿。”心跟着猛然一紧。是什么遥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什么阻碍了心与心的理解,又是什么冷却了情与情的温度?那份记忆里最原始的真切与纯真倏忽间逃逸不见,远远的仿佛在看一张百年后的旧照片,已然模糊了真实。那是曾经会感动、会同
f情,会理解的身影吗?为什么只是十年的时间,就让世事改变了一切,如果不是见识过他们在大酒店里觥踌交错的情景,如果不是目睹他们吞云吐雾的洒脱,我是真的不愿意相信这种改变该如何去理解他们做出的这种“拒绝”,他们又是如何的去理解别人的笑容后失望。我们总是在吹嘘着理解我们又总是在呼吁着被理解而面对着周遭许许多多真实的存在理解离我们的生活又有多远?理解是一种高贵的语言,是心灵静默的一种升华。或许我们做不到“海纳百川,能容乃大”的宽宏,但是我们却可以用一颗坦诚、恳切一点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与事,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感动;多一份理解,就会多一层美好。理解是相互的,没有纯粹的去理解,也没有纯粹的被理解,理解是心与心的对话。只有首先去理解别人,才能被别人所理解,如果都只是一味的去索取又哪来回报。做到真正的理解需要一种崇高的境界。就像崇尚金钱的人理解不了清贫,追逐名利的人理解不了廉志,势利小人理解不了平淡,无志之人理解不了鸿志之士。只有在过滤了生活的纷繁杂念后,才会悟出一种高境界的理解,理解不图回报的付出,理解漠视钱财的追求,也就理解了自己行为里的价值。理解是一种换位思考。发生在别人身上能理解,而发生在自己身上却不能理解,这其实不能称其为理解。太多的时候,当我们需要去理解,不如换位的想想,如果那个人是你,你会期待别人怎么待你,如果那事发生在你身上,你又期待别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