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台湾大选演讲辩论中的预设摘要:预设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带来不同的语境效果。预设在政治演说领域有重要作用,政治家们有技巧的使用预设,在演讲中不着痕迹的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意愿,使演讲达到预定的效果。本文以2012台湾大选电视辩论为分析语料,剖析演讲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预设达到演讲的目的。关键字:预设预设触发机制台湾大选演讲预设作为语境意义的一部分,在人们的交际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理解字面义之外的意义,还能构建出一个有利于说话者的谈话框架。政治家们有技巧的使用预设,在演讲中不着痕迹的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意愿,使演讲达到预定的效果。本文以2012台湾大选电视辩论为分析语料,讨论预设在政治演说领域的作用。一、有关预设的理论概述预设是语用学研究的基本方面之一,也译作“前提”和“先设”。十九世纪末现代逻辑学的奠基人frege最先提出预设的概念,一开始只是在哲学界讨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引入语言学领域。英国哲学家strawso
于1970年正式提出“语用预设”的概念,认为预设是接受某一事物为真的命题态度。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对预设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美国语言学家fillmore认为语用预设是指通过一句话来有效实施一个言外行为所必须满足的条件。法国语言学家kee
a
把预设看作话语的社会合适性所要求满足的条件。徐盛恒将预设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广义的预设是“交际
f双方预先设定的先知信息。”;而狭义的预设是“一个句子一经形成,预设就已寓于句义之中。”有些学者则认为预设是通过对语言表达的推理所获取到的隐性含意,“一种特殊的语用推理它跟逻辑含义或蕴含不同它是从指别词语的使用规约中得出的一种推理。”(陈意德2005)有些则认为预设是作为言语活动参与者的共同知识进入活动的语义中,应该把合适性与共同知识结合起来。(何兆雄,2005)还有学者认为“预设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句话时头脑中预先假定当然成立的命题。”(蓝纯,1999)从认知学的角度解释语用预设,“预设是语言使用者对某个或某些领域里经验的统一和理想化的理解,是由预设触发语的icm激起的概念和知识所构成的一种认知环境,在交际中表现为交际双方互明的共同认知环境。”(王文博,2003)即前提是说话人的前提,体现了说话人的意图。从本质上来说预设是在说话人认为交际双方已经或即将认可的背景信息,是说话人的预设。
预设的定义、特性、分类和触发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已颇有进展。蓝纯在《r